预制菜发展迅速,但一直争议不断。省钱、省时间的同时,其安全性和健康性也成了争议焦点。
近年来,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普及,一知半解的大众对于试管婴儿的讨论从未停止过。有人与预制菜作比,把试管婴儿称为“预制宝宝”,担心这种技术的安全性和健康风险。
那么,将试管婴儿简单地类比为“预制宝宝”,科学吗?接下来,我们将从依据、证据和数据三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试管婴儿技术的安全性与健康性。
试管婴儿技术的安全性
技术依据
从1978年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路易斯•布朗在英国诞生起,IVF已在全球广泛应用了超过四十年。现在路易斯•布朗已经生儿育女,事实和诸多科学研究表明,试管婴儿是安全的,这也是试管婴儿之父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的一个重要原因。
2024年7月,第40届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学学会(ESHRE)年会上报告,2020年全球ART周期数284万余例,出生婴儿63万余名,目前全球范围内至少有1200万个辅助生殖技术(ART)婴儿出生。
试管婴儿技术包括体外受精、胚胎培养、筛查以及胚胎移植等步骤,全程在高度规范和科学的条件下完成,以确保其安全性。如世界卫生组织(WHO)及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学学会(ESHRE)等国际权威机构制定了生殖医学领域的国际标准,旨在确保全球范围内技术操作的一致性与安全性。
试管婴儿与出生缺陷风险
数据支持
试管婴儿技术是否导致胎儿畸形、产生出生缺陷?近年来大量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国际研究:
1
2019年,丹麦一项结合了13项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试管婴儿出生缺陷与自然妊娠婴儿没有差异。
2
2021年,JAMA发表了一篇综述,指出经试管受孕和自然受孕的子代出生缺陷没有差异。
3
2021年,江苏省队列研究指出,试管婴儿出生缺陷主要与双胎率高、导致不孕的原因本身、促排方案及患者高龄有关。
国内数据:
关于我国总体的试管婴儿出生缺陷,2019年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的辅助生殖技术数据报告显示(2019年数据):
☑ 新鲜胚胎移植周期子代出生缺陷发生率0.86%;
☑复苏胚胎移植周期出生缺陷发生率0.80%;
☑夫精人工受精周期出生缺陷发生率0.85%;
☑供精人工受精周期出生缺陷发生率0.94%;
远低于我国出生缺陷总发生率(约5.6%)。
试管婴儿对长期健康的影响
追踪研究
大数据报告显示,试管婴儿与自然受孕的婴儿在健康和智力方面无明显差异。
2023年,来自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研究团队进行了一随机临床试验,共涉及40多万名儿童队列研究,其中11059人是通过IVF受孕。据澳媒报道,这项研究是是最大规模的试管婴儿调查。
研究结果显示:
➤学龄期发育方面:在4-6岁时,与自然受孕的儿童相比,IVF受孕对入学时的儿童发展脆弱性没有因果影响。
➤教育结果方面:在7-9岁时,IVF受孕对识字和算术总体z分数没有因果影响。
最终结论:
体外受精(IVF)受孕儿童的学龄期发育和教育成果与自然受孕儿童相当。
故试管婴儿和自然受孕的宝宝一样,其智力也受到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个体差异。遗传因素是父母基因,环境因素是成长环境和教育水平。
总 结
总的来说,从现有的资料来看,试管婴儿技术已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和不断优化,其安全性已得到科学验证。在长期健康方面,与自然受孕儿童相比,常规试管婴儿出生儿童没有表现出智力发育异常的高风险。当然还需要更多更权威的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本文旨在帮助大家消除对试管婴儿技术的误解,并认识到其对不孕家庭所承载的重要价值,并力求为那些寻求生育帮助的家庭提供准确的信息与专业的支持。
所以,“预制宝宝”这一表述并不准确,也没有依据。希望大家能科学、理性看待试管婴儿技术,完全没必要以此类说法来无端推测或夸大辅助生殖技术可能带来的风险。